多发腔隙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这个临床诊断,我们还要用多久?

腔隙性脑梗死这个概念在CT和MRI报告中广泛使用。中老年人头颅CT或MRI检查报告,总是少不了腔梗,甚至多发腔隙性脑梗死

按照既往的概念,腔隙性梗死是颅内大动脉的深穿支动脉闭塞引起多发腔隙性脑梗死,病变部位常位于基底节或脑干白质内,病灶大小通常小于15~20mm。

这里涉及两个问题:其一,腔梗,最主要的诊断标准是依据病灶大小,也就是病灶直径,属于组织学或结构学诊断;其二:颅内外大动脉型病变和心源性栓塞,均可能导致腔梗,腔梗的病因很难准确界定,属于排除性诊断。

因此,不管是尸检还是影像学检查,诊断腔梗都是依据梗死病灶大小和部位。如果病灶超过15~20mm范围, 一般便不会诊断为腔梗,但是,其责任血管依然是可能是深穿支动脉。因此,依靠病灶直径判定腔梗,是时代局限性不得已而为之,是有争议的,业已受到挑战。

2017年发表的《中国脑血管疾病分类2015》中,“腔隙性脑梗死”已被“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取代,并附修订说明: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主要表现为脑部小动脉玻璃样变等所致的腔隙性脑梗死。表明,虽然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多表现为“腔隙性”多发腔隙性脑梗死,但“腔隙性”梗死未必都是“小动脉闭塞性”,两者概念不可等价替代。

参考文献

Gao S, Wang YJ, Xu AD, Li YS, Wang DZ: Chinese ischemic stroke subclassification. Front Neurol 2011, 2:6.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中国脑血管疾病分类2015.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7, 50(3):168-171.

———END———
优惠码(不再需要): xnbaoku

声明:本站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侵犯到你的版权利益,请联系我们,会尽快给予删除处理!

大鱼项目网 » 多发腔隙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这个临床诊断,我们还要用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