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人物-赏国画:水土 | 人物龙凤帛画(战国)

人物龙凤帛画(战国)

水土

我国绘图艺术出现得很早,远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已经用兽毫制作的毛笔,以黑线在彩陶上构成种种神态生动的动物纹样和变化万千的几何纹样了。但是绘图艺术很时间一直只应用于工艺制品的纹饰,至“百家争鸣”的春秋时代,方才见到“孔子观乎明堂,睹四门墉,有尧舜之容,桀纣之像,而各有善恶之状,兴废之诫焉”(《观周》)的记载。这说明我国绘画这时开始从工艺美术中独立出来了。最早的表现样式为宫廷、庙堂图绘壁画,但这些壁画早已随着建筑物而毁掉了。这一时期有关绘画的论述,还有庄子的“解衣般礴”之说,此说是讲一个画史为宋元君作画图,他与众画史不同,众画史都是为画图而画图,而他则是出于纯朴的情致,自然而然地画图,宋元君因此称他是“真画者也”。庄子此说,给后世艺术家以很大启发,曾对中国画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此外,还有《韩非子》论述画“犬马最难”,画“鬼魅最易”之说。这说明其时刚刚问世的绘画,主要是描绘充满神话色彩的传说和历史故事,反映现实的作品极为稀少,《韩非子》作传说国画人物,盖倡导向现实的趋势。这些文字记载虽然说得很具体,但是未能见到其时的作品,不免令人感到遗憾。1949年2月,在沙东南近郊陈家大山战国楚墓中,出土了一幅人物龙凤帛画,这是迄今发现的中国古代绘画中最早的作品,因而引起学术界的极大兴趣,郭沫若还为这幅帛画作过考证。

人物龙凤帛画

初出土的这幅帛画,因在地下埋了两千多年,以致画面模糊不清。最初的摹本是在这样的原本情况下临摹的,所以造成许多失误。最近,湖南省博物馆将这幅帛画重新进行科学处理,使帛画的原貌清晰重现。对照原画,初摹本的失误,主要是把图之左上方的兽,摹写为头部两侧各绘一角,躯体一侧仅绘一足,身躯弯曲,尾端下垂等,以致在研究中也造成误解。郭沫若据初摹本中所绘之兽仅一足,所以认为所画之兽不是龙而是夔,并把这幅帛画定名为“人物夔凤帛画”。以此为据,认为兽是夔,鸟为凤,下方侧立一女子合掌祝祷,乃得出画的寓意是:所画之夔是代表邪恶,象征死亡或战争;所画之凤是代表善,象征生命或和平。全图之意是通过女子的祷告,祈愿着善灵战胜恶灵,生命战胜死亡,和平战胜灾难,以前对于这幅帛画的内容的解释,都是根据郭沫若的考证。现在,根据经过科学复原的这幅帛画来看,此说显然是失误了。

原来帛画中左上方之兽,头部两侧并未角,而躯体两侧则各有一足,身躯不仅弯曲,而且尾端呈卷曲状,是我国古代神化之龙;原画之鸟,头顶上是一飘带形的冠,翅上尾端呈孔雀羽毛状,是我国古代神化之凤。下方绘一侧面立,合掌祝祷的妇女,头后挽着一个垂髻,并系有装饰物,衣曳地,大袖身国画人物,小袖口,束腰,服饰庄严,体态婀娜,看来是一个当时盛装打扮的女巫,这个形象具有一定现实性。全图就是描绘一个女巫为死者祝福,祈愿飞腾的神龙、神凤引导死者的灵魂登天升仙。

继这幅人物龙凤帛画出土之后,1973年5月,又在沙市东南的子弹库战国楚墓发掘出一幅人物御龙帛画。画的正中为一有胡须的男子,侧身直立,腰佩剑,手执缰绳,驾驭着一条巨龙。龙头高昂,龙尾翘起,龙身平伏,呈舟形状。在龙尾上部立一只白鹭,左下角绘一鲤鱼,人头上为舆盖。画幅中舆盖飘带、人物衣着飘带等的拂动方向一致,表现了行进中风吹的动势。其内容也是表现乘龙升天。这两幅我国楚墓出土的帛画,用线描造型,笔致圆转流畅,形象刻划生动,都画为正侧面,体型修,基本比例正确。人物龙凤帛画中的妇女,显得庄重肃穆,画得较为朴拙、天真,富有浓厚装饰性;人物御龙帛画中的男子,气宇轩昂,神情安详,从容不迫,他那向后用力的姿态,正好与龙的奋力向前形成对照,表现得极为妙。这两幅帛画的艺术性,在早期中国绘画中可说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附:人物御龙图(战国)助赏

此图1973年出土于湖南沙子弹库楚墓,是一幅描绘墓主人卸龙升天的铭旌。

画上绘一广袖袍,头系峨冠,腰佩剑的男子,卸一龙舟,遨游天宇的形象。人物形象写实,线条游走如丝。

———END———
限 时 特 惠: 本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资源免费下载 
优惠码(不再需要): xnbaoku

声明:本站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侵犯到你的版权利益,请联系我们,会尽快给予删除处理!

大鱼项目网 » 国画人物-赏国画:水土 | 人物龙凤帛画(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