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电影大全-《当代电影》|2019年第三期“电影理论”栏目概要

电影的时间叙事研究

《去年在马里昂巴德》剧照

文游飞

提要:时间是一种尺度,既是客观物理定义的标量,也是主观心理体验的感知。而所谓“电影的时间叙事”,可以定义为把时间(及其对时间的操控)作为电影叙事和表达的主要手段。电影的时间叙事在某种程度上又可以称之为“关于时间的电影”,它包含了消解线性、颠覆向度、缩放加减、畸变折叠、复合复原等几个基本走向。

关键词:时间叙事消解线性颠覆向度缩放与畸变折叠与复合

详见《当代电影》2019年第3期第28页

观点呈现

从远古时代最早的口头和书面叙事开始,人类就遵从最为明显的线性时间流法则,电影的叙事时间自然会遵循创世神话、民间传奇、文学和戏剧(“三一律”对时间的要求)等传统,但又要契合电影本身的时间观念,创造属于电影本质性的时空统一体关系,这就使电影的叙事时间一开始就具备了不同于传统叙事的潜能。直到今天,电影中主要采用的都是经典的、传统的叙事时间,但电影又从来都不缺乏对于时间叙事的实验和探索,而这些对于时间叙事的实验和探索又随着现代主义与后现代思潮的兴盛,逐步演化成为当代电影创作的重要甚至主要手段之一,这也是我们在此探讨和强调电影时间叙事的核心理由。

从经典的传统电影到今天的主流电影,大多数都依然会认同牛顿式的经典的物理学时间观念,在其中时间依然还是一种外在于人心(主观)的客观实在,所以主流电影的时间基本上只是一种叙事元素,并不具备自主性的能动作用。但信奉笛卡尔、康德、柏格森、弗洛伊德、爱因斯坦和薛定谔等主观性、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电影,则更为强调时间作为一种叙事手法,也即是电影时间介入到电影本身的叙事和表达过程当中。从牛顿式经典物理学的意义上讲,时间具备线性、向度、单点瞬间、段落时间、循环和平行等客观特性,但时间作为主观化心理性的尺度,则具有复杂得多的、妙得多的感知特性,而客观时间和主观时间的相互结合,就演变成电影时间叙事以下几个基本走向:消解线性、颠覆向度、物理时间的缩放、心理时间的畸变、超验时间的折叠、多线时间的复合、写实时间的复原、戏剧时间的时限。

镜头的幻术 :虚假的连续空间与非线性的时间

《鸟人》剧照

文张净雨

提要:在连续完整的空间内呈现绵延时间的镜头,能够实现文本时间、拍摄时间、播放时间、观影时间的高度统一。但仍有很多镜头拍摄的影片展现了非线性的时间。本文聚焦近年来以时间畸变为核心特征的“一镜到底”的影片,按照四种不同的空间隐喻形态,分别分析了如何通过视角的设定,空间的营造,声画关系的处理,人物与摄像机的调度策略,打造出一个虚假的连续性空间,从而在不破坏观众对镜头内时空统一的错觉下,实现时空穿越叙事、镜像与套娃叙事、时间碎片叙事、复调叙事等非线性叙事形态。

关键词:镜头 空间化时间 莫比乌斯环 分屏 镜像 套娃 晶体 复调

详见《当代电影》2019年第3期第33页

观点呈现

以巴赞的见解为依据,镜头能保持电影时间与电影空间的统一性,表达人物动作和时间发展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因而更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符合纪实美学的特征。由此可见,巴赞所宣称的写实主义是“知觉的真实”,而知觉真实的基础便是时空真实。从空间上来看,镜头通过摄像机的运动逐渐拓展有限的视野,在运动中实现空间的自然转化,是对人眼视觉的一种模拟,使观众相信镜头前空间的连续与完整。从时间上来看,镜头不打断自然时间的连续性,因而具有银幕时间和实际时间共时性的特质,从而让观众获得了临场感的时间体验。如今伴随无人机、GoPro 等新型摄影机的出现,涌现了大批运动轨迹复杂、由一个镜头呈现的电影。这些“一镜到底”的影片充分利用镜头的知觉真实为观众建立在场感。

这些“一镜到底”的影片,通过虚假的连续空间巧妙地建构了时间的迷局,让观众能够在逼真的时空连续知觉中感受到时间的畸变,真实地去体感不可思议的时间,从而使拘泥于物理时空的凡俗肉身获得了时间的超越。电影虽是一场幻术,一镜到底也是一次感官的欺骗,但正如尼采所言:真理就是幻想,就是欺骗,就是虚假,艺术是一个骗局,是虚假的,但却是为了创造真实。镜头的幻术,让我们解除了德勒兹所谓的真正的时间,而不是被物理空间、语言定义的时间,实现了电影从“运动 – 影像”到“时间 – 影像”的转变,使“时间”成为了镜头电影的真正主角。

时空旅行题材科幻电影中的时间叙事

《蝴蝶效应》剧照

文郭冰蕾

提要:时空旅行题材科幻电影往往结合非线性叙事手法,表现出与时空旅行内容相契合的时间叙事特征。根据对于“时间悖论”的不同解释路径,时空旅行题材科幻电影中的叙事模式主要可分为两大类 :体现因果循环的环形叙事,以及展现平行宇宙中或然历史的分岔路径叙事。本文以热拉尔·热奈特的叙事时间理论出发,分别从时序和时频的角度,对这两种叙事类型中叙事时间的组织与呈现方式进行了分析,并在最后对该类电影叙事特征的成因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时空旅行 科幻电影 环形叙事 分岔路径叙事

详见《当代电影》2019年第3期第38页

观点呈现

时空旅行题材科幻电影中的常见情节是主体通过时空旅行造成原本有序时空的错位、招致意想不到的麻烦。而以打破时间单一向度和时空连续性为特征的非线性叙事恰好适合这种内容设定的具体呈现,使“时间”既是被着重展现的情节内容,也成为富有成效的叙事手段。同时区别于普通的“穿越”电影,科学技术与理论猜想为“时间”在影片内容和形式上的自由畸变提供了一定依据。这种对于时空变化合理性与逻辑链条严谨性的注重,使影片中叙事手段和情节内容的结合显得更加紧密。时空旅行最受争议也是最具趣味性的一点在于它所可能引发的时间悖论,即通常意义上的“祖父悖论”:假如时空旅行者回到过去,在自己父亲或母亲被孕育前就把自己的祖父杀死,那么他自己是否还会存在?针对时间悖论不同的解答方式深刻影响了时空旅行题材科幻电影的叙事方式,使体现因果循环的环形叙事和展现平行宇宙中或然历史的分岔路径叙事成为该类影片的两大叙事类型,并在叙事时间上分别侧重从时序和时频两个维度对影片的故事时间进行重塑。

时空旅行题材科幻电影时间叙事特征的成因受后现代主义时间观的影响和现代科学理论猜想的启发。时空旅行的概念本身已对传统的时空观念构成颠覆。无论是环形叙事还是分岔路径叙事,都以非线性叙事手法打破了传统线性叙事思路的连贯性,使叙事时间得到了自由跳跃式的呈现。尤其是影像大量碎片化的拼贴和重复,使影片显现出了游戏化的思维特性与结构特征,不仅消解了经典叙事的严肃性,还平添了作品的趣味性与荒诞感。这种叙事特征充分服务于时空旅行故事的主题内容,无论是因果循环中的宿命论说,还是平行宇宙解释下的不可知论倾向,影片创作者们都试图借此强调看重现实、把握当下的重要性,从而与后现代时间观形成呼应。在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影响下,“多世界理论”“混沌理论”等科学理论猜想陆续出现,不断更新着人们对于时间的认知。虽然这些理论猜想很难在现实世界中得到实际验证,但它们却为时空旅行题材科幻作品的内容乃至叙事方式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和灵感素材。

时空旅行题材科幻作品在时间的表现方式上提供了多种选择,将我们带到时间的向度和规则之外,使我们获得了看待时间、感知时间的别样视角。就时空旅行题材科幻电影而言,时间不仅是影片本身探讨的一项重要议题,更是某种结构和标记影片特色的叙事手段。

电影叙事中人物心理时间的建构方式

《八部半》剧照

文康梦影

提要:心理时间不受限于客观时间的顺序性与延续性,不仅可以自由地穿梭于过去、现在与未来,还能随时停顿、压缩或拉,造成时间的变形。心理时间的这些特性给了电影表现人物内心活动的多种方式 :当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产生冲突时理论电影大全,人物会陷于自身心理困境的时间魔咒中,产生时间延、压缩或停顿的错觉 ;当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重叠时,人物的心理时间与客观时间往往占用同一段叙事时间,虚实真假难辨,人物陷于幻觉或精神分裂状态 ;当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统一时,人物在心理上达到“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状态,一般用来表现人物诗意的心理时间与意境,有时也可用来表达心理时间的“通感”。

关键词:时间叙事 心理时间 时间冲突 时间重叠 时间统一

详见《当代电影》2019年第3期第43页

观点呈现

对时间的认识一般分为两种: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主观的时间是存在于人类意识之中的流逝,客观的时间则是由物体运动标志的周期变化。”主观时间也可以称为心理时间,它不受限于客观时间的顺序性——跳跃的思维可以随意穿梭于过去、现在与未来,同时也不受限于客观时间的延续性——心理时间的停滞随时发生。此外,即便是顺序的、延续的心理时间也并非如刻度时间般匀质等分,而是可以被任意压缩或拉,造成时间的变形,从而在主观上感到时间的变快或变慢。在电影中,对人物心理时间的表现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1. 记忆。记忆的内容一般指向过去;2. 情绪、感受。情绪与感受的内容一般是对现在时态事情的反应 ;3. 幻想、梦境。幻想与梦境的内容在时态指向上不明确,有可能是未来,也有可能是过去,或融合了过去、现在与未来 ;4. 取消了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界限,主客不分、天人合一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是“空”,是对时间的直接观照,多在东方电影中有所展现。

根据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之间的不同关系,人物心理时间的状态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首先,当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产生冲突时,人物会陷于自身心理困境中,只有当心理时间与客观时间达成一致才能逃脱时间魔咒,而当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在时上产生错位时,人物心理会产生延、压缩或停顿的错觉 ;其次,当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重叠时,人物的心理时间与客观时间往往占用同一段叙事时间,虚实真假难辨,通常用于表现人物的幻觉或精神分裂状态下人的心理活动 ;最后,当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统一时,心理时间与客观时间不再是对立状态,而是合二为一,物我两忘,一般用来表现人物诗意的心理时间与意境,或用来表达心理时间的“通感”。

幻想与现实 :论新世纪以来意识流在电影中的作用及展现方法

《天使爱美丽》剧照

文段鹏 孙浩

提要:20 世纪 50 年代,电影创作者们受到意识流小说的影响,在电影中将镜头对向了人们的内心世界。电影史上出现了英格玛·伯格曼、阿伦·雷乃、费里尼等一批意识流电影大师。他们通过电影的镜头语言追求人物内心的真实性。这一尝试拓展了电影中的叙事时空,让观众看到了电影情节外的另一种可能性。现如今意识流电影已经较为少见,但是新世纪以来,意识流作为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逐渐被广泛的运用到电影当中。电影创作者们利用意识流片段来帮助他们完成平行空间叙事、人物情感表达、展现人物内心等影像诉求。本文结合具体的影片案例,探讨了电影中意识流片段的作用,并总结出了新世纪以来意识流片段在电影中几种常见的表现形式和有效的表达方法。

关键词:意识流电影 意识流 超现实主义 时空

详见《当代电影》2019年第3期第48页

观点呈现

1950 年后,出现了一系列用意识流手法表现内容的经典作品,如《一个乡村牧师的日记》《野草莓》《第七封印》《广岛之恋》《去年在马里昂巴德》《八部半》《老枪》等。意识流电影往往采用非线性的叙事手法,淡化电影的情节性和戏剧性。它们将镜头从人们的外部世界转移,开始尝试对准人们的意识、精神、感受、想象等内心世界。这类电影抛弃传统的经典电影以情节表现、创造戏剧冲突、塑造人物性格为主的线性叙事手法,直接借鉴意识流文学作品。叙事主要依靠人物的心理独白、回忆、幻觉、梦境等来完成 ;淡化故事情节,打破传统戏剧化结构的 “起—承—转—合”(即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使情节失去传统的因果联系,并消除传统意义上的悬念。意识流电影在当前电影界已不多见,但是在新世纪的电影当中,意识流却成为了电影艺术表现的一种手法和技巧。不少电影中的意识流片段是脱胎于意识流电影的,然而他们服务于非意识流电影,这些电影拥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戏剧矛盾冲突清晰明了。简而言之,电影中的意识流片段可以定义为非意识流影片中借用意识流的方法在既定情境下发挥作用的情节。准确地说,它是电影中人物幻想与现实博弈的一种体现。

自新世纪以来,院线所上映的影片目录当中,已经很难寻觅纯意识流电影的踪迹,但是其意识流的精髓却一直活跃在当前电影的各个片段中。在电影中加入意识流片段,是有效地情节推动、情绪表达、展现心理状态的方法。意识流片段也是一个电影创作者创造力的试金石,将一个故事书写出不同的结尾或者发展路径是考验导演的想象空间。随着人们的想象力不断提升,意识流在电影中所起到的作用也逐渐扩大。人人都有幻想的权利,但是又不得不面对现实。在幻想与现实之间总有相互博弈的痕迹,但最终人们会如何面对这些意识呢 ?总而言之,在电影创作中要勇于挑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遵循心理真实的原则,从人物的内心出发理论电影大全,找到故事中人物主观世界里的视觉和听觉要素,从而设计出既符合超现实主义又准确真实的意识流表象。在今后的电影当中,意识流依旧会以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活跃在新世纪电影的故事情节当中。

———END———
限 时 特 惠: 本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资源免费下载 
优惠码(不再需要): xnbaoku

声明:本站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侵犯到你的版权利益,请联系我们,会尽快给予删除处理!

大鱼项目网 » 理论电影大全-《当代电影》|2019年第三期“电影理论”栏目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