藁城宫面-宫面、宫米、宫灯——传统与现代融合的藁城“三宫”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宫廷用品”“御用品”一直是高贵、精致和优雅的代表,由此而衍生的“宫文化”不仅是传统手工技艺与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更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而在宫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中,河北省石家庄藁城区可以说是独树一帜。这其中的“三宫”宫面、宫灯、宫米的传承与发展更是让藁城宫文化散发出动人的光彩。

01

藁城宫面:千年历史一碗面

藁城,位于华北平原,滹沱河畔,据传始建公元前1400年商代中期,素有“冀中明珠”“河北粮仓”“燕赵天府”之美誉,是“河北硬质小麦之乡”、河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藁城独特的地理气候,孕育出了一种面筋和蛋白质含量都极高的强筋麦,同时还诞生了流传千年的宫面制作技艺。

《藁城县志》曾有这栏的记载:“吾邑之挂面,系土人所艺,味极适口,相传数百载,曾进贡清皇室,故名产也。”在民国时期,藁城“宫面”曾出口朝鲜,并受过孙中山南京总统府颁发的“国光银牌”嘉奖。

小学生体验非遗项目藁城宫面制作技艺

宫面是以精粉、精油、精盐为原料,一份宫面需经过和面、饧面、盘条等13道复杂工序,制作过程达20多个小时,制作好的宫面拥有细匀空心,色泽油亮、耐火不糟、回锅不烂、味道鲜美、食用方便等鲜明特色。煮熟挑入碗中,浓汤中洁白轻盈的面条随着汤汁轻摆动,令人食指大开,汤清味佳,既可作主食又可佐餐,尤宜病人和产妇食用。藁城宫面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称号。

“藁地优麦磨细粉,千揉百拽始做成,劲道滑爽耐久煮,中空细丝任针行。”四句话道出了藁城宫面令人印象深刻的几大优点。藁城宫面制作技艺历经不断发展和完善,在藁城形成了完整的加工技艺和独有的膳食文化。

藁城宫面的制作村落及制作作坊在明朝末年已小有名气,20世纪50年代,藁城县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宫面传统技术进行深入挖掘、整理,开始恢复和发展宫面批量生产。 1960年县粮食局建成第一家挂面生产厂(后改为宫面厂)。20世纪80年代粮食局宫面厂、外贸局宫面厂等厂家相继扩建和新建,并相应发展起4000多个宫面加工专业户,基本形成专业化、系列化宫面生产体系。

近年来,藁城区将这一传统美食作为促进乡村振兴和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大力实施宫面产业提升工程,通过建立食品加工园区、开展生产工艺技术攻关,完善行业标准等手段全面提升藁城宫面的产量和质量。

藁城宫面在继承古老手工艺基础上,发展创新技艺,打造名优品牌。根据人体量元素的需求成分及摄入量,精细选料、科学配方。如今,品种多样的藁城宫面搭配了不同的营养元素,研制出了以鸡蛋、荞麦、牛奶、辣椒、西红柿等为辅料的适宜于孕妇、儿童、老年人等不同人群的系列宫面新品种20余个,深受国内外广大消费者青睐,实现了传统宫面的营养化、多样化、精细化。

藁城区重视宫面品牌建设,形成了以“藁城宫面”区域公用品牌联合企业品牌、系统化带动藁城宫面产业发展的局面,不断将藁城宫面及特色农产品做大做强。截至目前,全区已经培育出规模化宫面生产企业14家,研制宫面新品种20余个,年产量达16000吨, 产值2亿元以上,产业从业人员超万人。藁城建有宫面产业园、宫面旅游小镇,发展40多家宫面企业,注册“青竹”“晖御”“古廉”等10余个品牌,年生产量2万吨,产品行销全国各地并进入北京高端市场。

02

藁城宫米:宫廷美食进入寻常百姓家

藁城盛产小米,历史可追溯至商代,明朝时成为皇宫贡品,被御封为“宫米”。据《藁城县志》记载,早在3400年前的商代,县境先民朵氏部落已在沿河区域种粟栽木,养蚕纺织藁城宫面,造曲酿酒,繁衍生息,此后随历代种植业发展,至隋唐时期,谷子已在县境内普遍种植,逐步成为藁境与小麦齐名的传统粮食作物。明嘉靖《藁城县志》载,藁城“土产粟,土人春之谓之小米,其名颇多,大抵有黄、白、红三色。”

藁城宫米秉承千百年来的农耕技法, 谷子完全成熟后,自然晾晒古法加工,13道石碾工艺制成,色泽金黄,米粒均匀,米香浓郁,口感绵绸,富含硒元素,所含B族维生素为粮食之首。藁城宫米为谷子加工去皮后的小米藁城宫面,其谷子品种为宫米1号,米粒颗粒饱满且均匀,外形呈黄色或黄白色,制成品有甜香味,且营养价值很高,素来受到百姓喜爱,而被视为食物级珍品,有“代参汤”之美称。目前,“寿之本”富硒小米获得绿色产品认证。小米系列中的“黄金宫米”被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荣获“绿色食品”证书,“藁城宫米”2020年获得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在藁城宫米的产地中最具代表的是南营镇马庄村,马庄已经形成了全国最大的小米加工集散地,现有小米加工企业90余家,年加工谷子33万多吨,生产小米21万吨,销往全国各地,占到国内小米市场份额的60%,固定资产投资1.2亿元,年交易额达20亿元以上,小米加工产业直接带动1000余名农民就业,间接带动7000余名农民就业。目前,小米已经做成了精深加工,小米酒、小米醋、小米油、小米锅巴等产品相继问世,真正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格局。推进了生产标准化、基地规模化、经营产业化、设备现代化、技术成熟化、产品全面化时代的到来。

藁城宫米作为公用区域品牌顺应农业产业发展战略,依托区域优势,全力发展富硒谷全产业链,让“藁城宫米”更多地进入人民的日常膳食中,为大众带来更多的品质健康享受。

03

藁城宫灯:红灯笼火红年

“天上北斗星,人间藁城灯”。藁城宫灯源于东汉,盛于隋唐。清乾隆年间进贡宫廷,得名“宫灯”,曾悬挂于北京天安门、新华门上。传统藁城宫灯式样繁多,常见的有白帽方灯、纱圆灯、罗汉灯、走马灯、蝴蝶灯、二龙戏珠灯等。其中尤以红纱灯最为出名,具有造型优美、宜书宜画、撑合自如、易于保存的特点。

如今,藁城宫灯形成传统宫灯、工艺纸雕宫灯、大型电动宫灯三大系列,300多个品种,2006年被列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宫灯手工制作,以条形竹板和木材为主架,56道工序,外覆红布,寓意红红火火、圆圆满满、吉祥喜庆。藁城宫灯年产8000万对,占全国总产量的80%。“工艺纸雕宫灯”获得国家九项专利,被确定为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南京青运会特许商品。

(作者单位为河北石家庄市藁城区农业农村局 )

投稿及建议

———END———
限 时 特 惠: 本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资源免费下载 
优惠码(不再需要): xnbaoku

声明:本站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侵犯到你的版权利益,请联系我们,会尽快给予删除处理!

大鱼项目网 » 藁城宫面-宫面、宫米、宫灯——传统与现代融合的藁城“三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