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动漫电影-儿童动画突破LGBTQ+剧情新深度?美国主流动画平台在改变…

作者/Dear Cosmos

编辑/ 思考姬

排版/ 贵腐

在LGBTQ+议题上,它们正在改变……

近日,首播于今年1月的迪士尼合家欢儿童动画剧集《猫头鹰魔法社》(The Owl House,评级7岁以上可以观看),其第8集在网络上引发热议。

剧中的女主角Luz和她的同班同学Amity(女),似乎有着超越友谊的情愫,终于在第8集两人正式确立了恋爱关系。

Luz和Amity

尽管如今的影视作品中出现双性恋、女同性恋等LGBTQ+议题已不足为奇,但是在合家欢儿童动画中,如此正式地表达实属罕见。

在剧集播出后,主创丹娜·特蕾斯(Dana Terrace)在推特上表示,自己很想把酷儿孩童(queer kids)作为主要角色来创作,但是迪士尼管理层却并没有她那么开放,在拿到项目审核绿灯许可(greenlit)的时候,丹娜被领导告知不允许在迪士尼频道上出现任何形式的同性恋或双性恋关系。

丹娜的推特:

“其实,我一直想把酷儿儿童作为主角来创作,在说谎上我又很笨拙,所以很难遮掩这一点。当我们的项目被通过的时候,我被迪士尼的某个领导告知:不允许我在动画中表现出任何形式的双性、同性关系内容。”

此消息一经曝光,立即引发了网友热议,而我们也可以趁此机会,观察迪士尼对LGBTQ+议题的态度和市场动向。

主创观点:自然的性取向无需遮掩

丹娜表示,她自己身为双性恋,非常想要将这种性取向十分自然地在作品中展现出来。“我是双!我就想写一个双性恋角色!”(I’m bi!I want to write a bi character.)

在项目开发的时候她被迪士尼高层告知不允许这么做,但她却是一个特别不会说谎的人,“偷偷摸摸地表现可能更难”(I’m a horrible liar so sneaking it in would’vebeen hard)。

她的固执最终得到了回报,现任的新项目领导十分支持她,这也才使得《猫头鹰魔法社》得以顺利播出。

无独有偶,丹娜并不是第一个遭遇高层阻拦的创作人员。在那条推特的评论区中,她的主张也获得了《怪诞小镇》(GravityFalls)主创艾利克斯·赫希(Alex Hirsch)的支持,并且后者也曝出,在以往的制作中迪士尼高层也曾出面干涉过他的创作。

艾利克斯·赫希(Alex Hirsch)

艾利克斯写道:“在我创作《怪诞小镇》的时候,迪士尼也曾禁止我表现任何直露的LGBTQ+议题。显然‘全世界最快乐的地方’(双关语,指迪士尼乐园)都习惯‘直来直去’。”(Apparently ‘happiest place on earth’ meant ‘straightest’.)

他又发表了一条推特,附带一张Luz和Amity手挽手的图片:

他认为如果是在2012年,迪士尼项目审查会这样通知你:此内容不适合频道播放,请修改,电话联系(inappropriate for channel, please revise, call to discuss)。

所以,面对丹娜的勇气和如今迪士尼的开明,艾利克斯感到十分欣慰。

另外一位迪士尼儿童动画的主创克丽丝·尼也加入了讨论,她创作的《玩具小医生》(Doc McStuffins,受众为学龄前儿童)在迪士尼主频道和幼儿频道播出,她表示很高兴看到事情有进展。在这部教育孩子如何爱惜玩具的儿童动画中,也曾出现过LGBTQ+元素,在2017年播出的一集中,就有一对女同性恋伴侣。

三位主创相互诉说着在迪士尼的经历,而像这样对性少数群体创作人员进行干涉的行为,其实在其他多家平台也都曾出现过。

平台观点:避免停播,还是接受挑战

不止迪士尼频道出现过这种情况,在卡通网络(Cartoon Network)和网飞梦工厂(Dreamworks Animation for Netflix)两家平台也曾出现过类似的矛盾。

首播于2013年的少儿动画《宇宙小子》(Steven Universe,评级为家指导儿童观看)是卡通网络第一部女性主创的系列剧集。

《宇宙小子》(StevenUniverse)

《宇宙小子》导演丽贝卡·舒格(Rebecca Sugar),以非常直率而又十分精巧的方式呈现出了LGBTQ+议题,使得《宇宙小子》成为主流媒体中发表非二元性别身份(nonbinary identity)理念*的先声,甚至可以说是一个代表了LGBTQ表现形式发生转变的分水岭,在2019年该剧集获得了美国同性恋者反诋毁联盟(Gay &Lesbian Alliance Against Defamation 简称GLAAD)媒体奖。

*考虑到广义上的性别认同和表达光谱,性别非二元人群可能自我认同为同时为男性和女性;既非男性又非女性;在两种性别之间;在性别光谱之外;或者超越性别二元系统,根本没有性别——自我认同为无性别。有些人可能只是简单地认同为“酷儿”,这是一个可表示尊重的泛称,涵盖了广泛的性别认同、性别表达和性取向。

丽贝卡·舒格(Rebecca Sugar)

在该剧集中,丽贝卡通过“宝石人”的种族设定,取消了人类世界的二元性别,将角色还原成尚不能定义生理性别的无性状态,而只通过角色配音、言行举止和人称代词(she/he)来向大家暗示宝石人的心理性别特征,但一切都不能坐实到生理性别中去。由此也就取消了性取向的问题,宝石人的恋爱便是无所谓生理性别的自由结合。

于是我们能够在剧中清楚地看到一对近似于女同性恋伴侣的婚礼。

红宝石Ruby和蓝宝石Sapphire结婚

尽管这样做能够有更多的阐释空间和管理层周旋,但丽贝卡还是受到了来自制作方的很大的阻力。卡通网络从一开始就不想探讨任何性别议题,高管曾经叫停了他们对同性恋爱的刻画。

在了解到Ruby和Sapphire这对宝石人代表了女同性恋情侣时,管理层直白地告诉丽贝卡“不能让这两个角色有恋爱关系”(You can’t have these characters be in a romantic relationship),丽贝卡以此时剧集中的人物关系已经确立牢固,贸然改变势必伤害后续剧情为由拒绝改动,管理层便说那就不要在剧集里公开讨论这件事。

平台制作方是从现实出发,以全球发行市场作为考量依据的,如果公开讨论性少数议题,那就意味着可能要撤出多个国家市场,甚至会让剧集停播。

在2015-2016年这一时间段,丽贝卡被精神问题所困扰,制作方稍稍改变了主意,减少施压,于是丽贝卡大胆出柜,表明自己是非二元性别的双性恋,并且把自己的身份和《宇宙小子》想要表达的主题联系起来,坦率探讨性别议题。最终,丽贝卡得到了舆论支持,剧集也获得了大多数观众的好评。

《宇宙小子》的成功吸引了整个产业的注意力,使得其他平台制作方也开始有意地关注LGBTQ+议题,同时也增加了其他剧集敢于表现酷儿的积极性。比如由网飞梦工厂制作发行的《希瑞与非凡的公主们》(She-Ra and the Princesses of Power)。

《希瑞与非凡的公主们》(She-Ra and the Princesses of Power)

该剧集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动画《非凡的公主希瑞》(She-Ra Princesses of Power)的重启版,主创诺艾尔·史蒂文森(Noelle Stevenson)和丽贝卡一同接受了《PAPER》杂志的采访,她也透露出自己类似的经历。在项目之初她们似乎得到了公司的支持,“但是2016年总统大选过后所有人都噤若寒蝉…我们被明确告知不能再讨论这些事情。”

随着动画剧集观众数量的增多,粉丝的呼声和LGBTQ+群体的积极响应,越来越多的平台制作方管理层开始改变思路美国动漫电影,提供支持。诺艾尔表示在第一季中表现这些话题还有些闪烁其词,到了最终季终于可以十分自然地表达出来了。

女主角Adora和Catra在故事伊始

女主角Adora和Catra接吻

主流媒体转变市场策略:虽有限,但逐渐突破

在今年10月21日,梵蒂冈教皇方济各在一部关于他的纪录片中表示,同性恋者有建立家庭的权利,他们也是上帝的孩子,并建议为同性恋婚姻提供民事法律保障。

这是天主教有史以来第一次,罗马教皇支持法律同意同性伴侣民事结合(civil union)。这次表态广受关注美国动漫电影,被认为在宗教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这件事充分说明了全世界的LGBTQ+群体正在不断推动着性少数者平权运动的进程,这也很明显地反映到了影视创作当中。

在观众对影视创作题材接受的问题上,美国的《海斯法典》可谓影响深远。1930年,天主教教士丹尼尔·劳德有感于20年代腾跃的享乐主义和各类道德败坏行为,起草了一份关于电影内容审查的法案,并很快被电影工业巨头交由美国制片人与发行人协会(后来的美国电影协会)主席威尔·海斯执行。

《海斯法典》封面

为什么当时大制片公司会一致同意这种束缚创作的审查方案呢?

这其实是制片商们的自我保护措施,通过抢先制定一套行业内部规范来维护自己的声誉,平息舆论界各方讨伐的声音,同时也能抵制联邦审查权力的介入。《海斯法典》的通过,是符合当时电影工业利益的。

《海斯法典》极大地塑造了美国影视观众的观影习惯和市场构成,尤其在性观念上自不待言,它极力宣扬清教徒式的传统价值观念,反对电影中出现婚外情、跨种族恋情以及任何形式的“性变态行为”(sexual perversion,其中当然包括同性恋)。

1968年海斯法典审查机制终于彻底被电影分级制度所取代,但它在道德引导上的专制行为,依旧影响着观众的取向和市场的成分。性少数群体依旧以反派或异端的形象出现在银幕上,尽管当时LGBTQ+平权运动声势壮大,好莱坞也并未跟随。

直到最近二十年来,事情才逐渐有了变化,我们能看到数量可观的展现性少数群体的影视作品,从《断背山》到《月光男孩》,从《威尔与格蕾丝》到《姿态》。

积极呈现LGBT文化的《姿态》

然而这种意识突破并没有覆盖美国影视工业的全部领域,儿童动画就是代表。

迪士尼也曾试水LGBTQ+领域,但十分谨慎。在2017年推出的儿童剧《安迪·麦克》其中涉及到了酷儿孩童,在真人版《美女与野兽》中将反派加斯顿的跟班来福设定为同性恋,基本上都是昙花一现,很少直露地表达,保留阐释空间供观众发挥。

《美女与野兽》中的加斯顿与来福

《冰雪奇缘》的姐妹CP,就是观众脑补的典型代表,制作发行方的态度其实是模棱两可的。不得不说迪士尼的市场策略既敏锐又平稳。

如今美国以迪士尼为首的主流动画媒体平台,同意在儿童动画中展现性少数议题,也充分表明它们都正在改变市场策略。

儿童动画向来是审查最为严格、观众接受最敏感的领域。许多家都保留着“我对LGBTQ+群体没意见,但我的孩子最好别成为他们中的一员”的看法,这让发行制作方不敢把步子迈得太大。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丽贝卡的《宇宙小子》如此引起轰动,也是为什么三位动画主创倾诉自己的经历受到如此广泛的关注的原因,儿童动画领域也正逐渐改变着以往的观念,朝着更加多元的性别文化前进。

结语

前文中提到的三对女同性恋情侣:Luz和Amity、Ruby和Sapphire、Adora和Catra,都不是因为遇人不淑“退而求其次”地寻找同性伴侣来弥补受损的心灵(类似《冰雪奇缘》),而是从一开始就十分明确其性取向,这些角色为观众展现出的新视点是:作为同性恋,选择同性伴侣是必须,而不是一个可供选择的问题;另一方面,TA们往往是迫于社会道德的压力,才选择回避与掩饰,甚至违心地发展异性恋请,而这一切对TA们而言,其实是一种情感与精神上的折磨。

正如丽贝卡所言:“我深知这种处境,和别的主创不一样,你会被告知只能遮遮掩掩地表达你自己;这是不对的。”

虽然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迪士尼等主流动画媒体选择了投放看上去似乎较为“温和”的双性恋、女同性恋题材,并且尚未涉及到深层次的讨论,但我们确实能看到近两年来发行制作方观念上的突破。

尽管这样的改弦更张是基于现实的市场考量,却也还是从侧面肯定了LGBTQ+群体创作者,依靠自身的努力争取到了一定的权利。

[i]参考资料:

③ #rebelltitem53

特别鸣谢:塔卡西全程为文章提供专业意见支持,并进行校正。

-END | 动画学术趴 –

———END———
限 时 特 惠: 本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资源免费下载 
优惠码(不再需要): xnbaoku

声明:本站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侵犯到你的版权利益,请联系我们,会尽快给予删除处理!

大鱼项目网 » 美国动漫电影-儿童动画突破LGBTQ+剧情新深度?美国主流动画平台在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