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客风采】董德孝:小泥鳅做成大产业

现场视频

天门 董德孝:小泥鳅做成大产业

以下为董德孝讲述内容:

2009年,受天门市招商引资的邀请,回来发展农业,我养过鱼、养过鸭,还养过狗,后来我发现泥鳅生速度快,而野生泥鳅一年比一年少,根本满足不了市场需求。我觉得小泥鳅,人工养殖泥鳅应该是个很好的项目。

当时,泥鳅人工繁育不成功是全国甚至世界性的难题,最好的泥鳅人工繁育成活率也达不到15%,成本太高。可以说,泥鳅繁育问题不解决,泥鳅产业就做不成,做不大。

我决定从泥鳅人工繁育做起,每当下雨的时候,泥鳅活动最频繁。于是我经常整天,整晚地守在水沟和稻田边,观察泥鳅的生活习性,活动规律。一边摸索,一边进行繁育试验,却一次又一次地失败,就这样反复试验,不停地改进设备,三年不到,亏了1300多万元。

到了2012年,家人开始极力反对,劝我放弃,但我总想再搏一把。也许是天无绝人之路,也许是天道酬勤,当年9月,终于将泥鳅水花的成活率达到了50%以上。消息传开后,省里的专家专程到我这里调研,当场认定了我的成果。

专家的肯定,让我倍感振奋,我觉得,农业科技并不是那么高不可攀,只要能坚持,肯付出,就一定会有收获。

我不断地改进泥鳅繁养殖技术,先后获得了17项国家专利。当时,市场上一瓶500毫升的泥鳅精子保存液要300元,而我配制出来的成本只要5元左右。利用这些技术,公司每年可孵化泥鳅苗10亿多尾,养殖商品泥鳅1500多吨,将泥鳅苗从每尾1毛多降到了3分左右。

养殖技术的突破,给我带来了财富。但我认为绝不能只为赚钱,而忽视了食品安全。也绝不能只顾发展,破坏了生态环境。我率先在全国进行了稻渔综合种养产业转型。考虑到家乡水稻种植规模大,而泥鳅可以为水稻疏松土壤,觅食稻田里的害虫,排泄物又可以作为有机肥料,这种互生互补的新模式。既提高了稻谷的产量和品质,又额外增加了收入,还保护了生态环境,实现了绿色生态立体养殖,使我们的乡村变得更加美丽。

这些年来,我们公司被授予为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等荣誉,并牵头制定了稻鳅共生省级地方标准,产品多次获得农博会金奖和中国特色硒产品等称号。

赚钱只是初衷,但不是初心。越成功小泥鳅,感觉自己所担负的社会责任越大。我回来的初心,就是要带领大家一起致富,共同发展。

2010年,公司牵头成立了合作社,为入社农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我们常年聘请农民200多人,每人年收入可达3万多元,每年帮助40余贫困户直接脱贫。公司以每亩高于周边 300元的价格,流转了土地5300多亩。仅此一项就帮助农户每年增收160多万元。

从2018年开始,公司又带动天门市20多万亩稻田进行稻渔综合种养,每年可以让全市农户额外增收1亿多元。合作社今年被评为“全国十佳合作社”。

走绿色农业之路,绘乡村振兴蓝图。目前,以中科院桂建芳院士为首的四海院士团队,成功繁育出了多倍体泥鳅,并研发出了以泥鳅为主要原料的,多种美容养生产品,将会为社会和公司带来更加可观的效益。

责任与使命催人奋进。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能把小泥鳅做成更大的产业,把科技兴农的华章谱写在更加广阔的大地上!

———END———
限 时 特 惠: 本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资源免费下载 
优惠码(不再需要): xnbaoku

声明:本站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侵犯到你的版权利益,请联系我们,会尽快给予删除处理!

大鱼项目网 » 【创客风采】董德孝:小泥鳅做成大产业